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全面发展的根本基础

发布人: 马东普    发布时间: 2017-03-10    浏览次数: 35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等事业得到发展的首要条件

列宁指出:“所有民族的工人要是不在一切工人组织中实行最紧密彻底的联合,无产阶级就无法进行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和捍卫自己日常的经济利益。”这一论述深刻指出了各民族工人阶级紧密联合的重要作用,各民族的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得到保证的基本前提,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或者说取得斗争胜利的基本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想取得成功,就必然要处理好各民族紧密团结的问题。各民族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民族经济发展要迈上更高的台阶,各民族文化要得到发展与繁荣,各民族社会事业要得到良好治理等等,都必须以各民族的真正团结作为首要的条件。

民族团结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安定和和谐的良好环境,各民族的和谐相处是经济建设迈上更高台阶的必要条件,经济建设的关键在于人的动力作用得到完全的发挥,而人的动力或潜能真正的发挥出来又需要一个良好的、平等的、健康的人文氛围。试想,如果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或者矛盾的激化,必将导致人们花更多精力和时间在无意义的争斗之中,这样,经济建设事业必将遭到搁置,甚至遭到破坏,而最终遭殃的还是各民族群众,为社会经济衰落或倒退埋单的还是各民族自己。回顾现实,各民族团结的作用,已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最好的验证,中国各民族今天达到的初级阶段的小康生活,是与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和互助互爱分不开的。

一个社会要得到较好的治理,实现社会环境风清气正,必然需要良好的人文氛围,形成一种社会“治”的文化,就必然需要社会主体——人群,要具有良好的互动关系或者团结和谐的状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当然需要民族团结作为基石,社会的治理根本上是对人的治理,实现对社会主体的管理或者说治理,是实现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所在。因此,从很大程度上说来,促进各民族更加紧密的团结起来,社会环境就必将得到根本的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的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论述精辟指出了文化在国家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上层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弘扬和传承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与具体方法与措施。然而,各民族文化发展与繁荣必须以各民族团结为首要条件,如果民族内部之间或者各民族之间不团结、不和睦,就必将出现狭隘的民族文化主义,出现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这就不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和繁荣,我们必须要秉持客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和其他民族的文化。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覆盖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体人民……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一精辟论述鲜明地诠释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真正内涵,指出了全面小康生活的实施主体和受惠的对象,同时也强调了全面建成小康的对象与范围——全国各民族群众,真正地把全国各民族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侧重把人民置于全面建成小康生活的直接受益者,这体现了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远大的、切实的理想与目标,这无疑调动了广大各族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明了国家顶层设计对于“民心”这一伟大工程的高度重视,真正地践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这必将赢得全国各族人民的更加拥护和支持,并在更深层次上激起全国各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践行了“人心才是最大的政治”这一正确的哲学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这些高瞻远瞩的论述是以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结合具体国情实际而做出的准确判断。同时,也是从另外的侧面阐释了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大战略的积极意义,即只有在各民族真正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关系格局之下,才能创造出令世界为之瞩目的成就,才能使全国各族人民的达到真正小康生活水平,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活动,一切美好的理想或梦想都只能是空中楼阁。作为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在我国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民族紧密团结已经成为各民族必然的选择和最优选择。那么,在国家给予各民族生存、发展、社会等平等地位的情况下,各民族也必将以能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荣耀,为此,各民族群众只有很好地团结起来,“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地团结起来”,拧成一股强大的不败之力,才能在复杂的世界局势中战胜一切敌对势力和一切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上所取得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等的话语权,很大程度上是各民族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是各民族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和挫折的结果,这体现了“民族团结则事业可成”的当代宣言。因此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团结才是各民族全面发展的根本基础。

杨昌儒(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